今年元月召开的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上,“创建湘赣边区乡村振兴示范区”写进了省政府工作报告

2月25日至26日,省委副书记、省长许达哲,副省长隋忠诚、吴桂英,兵分三路,深入8个湘赣边界县市专题调研,并在炎陵县举行座谈会,要求把示范区创建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具体实践,努力探索创新省际革命老区协作推进乡村振兴机制,让老区人民过上好日子。

湘赣边区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大幕开启。

核心提示

湘赣边区系湘赣革命根据地湖南、江西两省交界地区,涉及18个县(市、区),其中湖南省8个:平江县、浏阳市、醴陵市、茶陵县、炎陵县、攸县、桂东县、汝城县,江西省10个:井冈山市、永新县、遂川县、莲花县、上栗县、湘东区、铜鼓县、万载县、修水县、上犹县,总面积4.09万平方公里,人口1030万。

这是一片红色热土,在革命年代,湘赣边区牺牲的烈士达30万人。这也是一个偏远老区,它在新中国成立后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却受限于区位、交通等因素,整体经济发展仍显滞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特征明显。湘赣两省联手,创建湘赣边区乡村振兴示范区,大势所趋。

按照我省的初步方案,示范区创建以传承红色基因、振兴湘赣边区为目标,以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统筹推进、生态环境联防联治、产业发展协同协作、市场要素对接对流为重点,共建共享互联互通的开放之“路”,共同发展红色生态的精品之“游”,共同创建跨省合作的示范之“区”,探索省际革命老区协同推进乡村振兴新模式新路径,为全国革命老区全面振兴创造经验。

南四县有哪些基础与优势?

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局长杨小幼认为,株洲南四县集绿色山川、红色沃土、多彩风情于一体,打造湘赣边区乡村振兴示范区,具备良好的基础条件和示范效应。

从生态环境来看,南四县森林覆盖率高,是老天爷眷顾的生态宝地。平汝高速沿罗霄山脉串联起南四县的最美风光。我市25个A级景区(7个4A级)中,有20个景区(5个4A级)分布在湘赣边区,酒埠江、云阳山、神农谷等自然风光深受游客热捧。这里还贯穿了一大批重点人文景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1处,国家非物质遗产项目2处。

从历史看,南四县“红色资源”集聚。有极具首创性的革命纪念地,如毛泽东同志主持连队建党旧址——炎陵叶家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插牌分田”的土地革命试点旧址——炎陵周家祠及八担丘,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旧址,还有全国唯一的红军标语博物馆等。湘东大地孕育了左权、张经武、耿飙、谭震林等革命先辈,“将军之乡”茶陵就产生了共和国将军29名。

从交通区位来看,被称为“湘赣门户”、“湖南东大门”最前沿的醴陵,“三高”(沪昆高速、岳汝高速、莲株高速)、“三铁”(沪昆高铁、沪昆铁路、醴茶铁路)交织成网,是全省唯一拥有海关、商检、铁路口岸和危险品储运火车站的县(市)。攸县、茶陵与炎陵的交通也在逐步完善。比如炎陵,“三高一铁”全面开通,与粤赣湘省会城市形成5、4、3小时大交通框架,与井冈山、南岳、东江湖等风景名胜区形成一小时旅游交通圈。未来,长株攸公路建设将进一步完善南四县路网,列入“十三五”铁路规划的衡福高铁,更会联通湘赣边区县市,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产业方面,南四县也特色纷呈。醴陵的陶瓷与烟花鞭炮享誉四方。作为传统农业大县,攸县去年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申报和认定数居全市第一,攸县大豆入选湖南“一县一特”农产品,“攸州五件宝”(攸县米粉、攸县茶油、攸县香干、攸县麻鸭和攸县晒肉)成功注册国家商标。茶陵“湘福土”手工薯粉获第十六届中国农博会金奖,“金糯陵”糯米粉获湖南名牌产品,茶陵红茶入选湖南省“一县一特”主导特色产业发展指导目录。炎陵黄桃的品牌效益显现,去年历史性走出国门。

当这些现实基础与历史机遇对接,湘赣边区这山、这水、这人,将会在乡村振兴的新舞台演绎新的传奇。

初步形成方案,四个层面发力

我市高度重视,迅速组织调研组赴江西莲花县、井冈山市等地专题调研,目前已形成初步创建方案,初步计划从四个方面发力:

编制湘赣边区乡村振兴示范区发展规划。统筹产业发展、公共交通、人口布局、公共服务、土地利用、生态保护。坚持湘赣边区乡村振兴示范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多规合一”。

加快湘赣边区交通设施互联互通。以建好“四好农村路”为重点,打通串联四县市延伸至湘赣边界区域的便捷通道。以联接两地高速公路、国省道骨干道、快速通道提质升级为重点,构建快速畅达的湘赣边区综合交通体系,推动湘赣边界交通无缝对接,实现全面互联互通。

打造湘赣边区红色生态旅游精品。坚持传统景区提档升级与全域旅游发展通向发力,深度挖掘醴陵、攸县、茶陵、炎陵与湘赣革命根据地的红色文化和生态旅游资源,推动我市“古红绿”生态旅游与井冈山旅游产业共建共享,整体包装一批红色生态旅游项目,培育一系列红色生态旅游产品,打造一条红色生态旅游精品线路

建立湘赣边区开放合作机制。建立重大事务联席会商制度,定期研讨商定湘赣边区发展重要事务。建立公共服务联助机制,重点在医疗、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法律服务等民生领域,实现两地资源共享和共助。建立基础设施联建机制,重点推进交通设施互联互通和提质升级,建立产业联合发展机制。

机遇VS挑战,他们这么

湘赣边区乡村振兴示范区创建的提法,让我眼前一亮,它是对区域协调发展与乡村振兴新模式的综合探索,干好了,会在全国都产生示范意义。

创建示范区,株洲南四县除了地理优势,更有文化习俗等方面的亲近与认同感,湘赣边区群众向来就有互相走动、互通有无的传统。

虽然技术、基础设施等方面落后,但湘赣边区有丰富的“红色资源”与“绿色资源”,足以扬长避短打好“差异牌”。

当然,创建示范区要避免“大跃进”思维,不能停留于炒作概念、空喊口号,要切实理顺体制机制,疏通关键问题,这样才能真正把事办好,让边区群众受益。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湖南工大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阳海洪

秩堂镇东北与江西省莲花三板桥乡和神泉乡、永新高溪乡和三湾乡接壤,处在创建工作对接的“前哨”,茶陵是示范区创建的重点县,秩堂又是其中的重点镇。创建湘赣边区乡村振兴示范区,对秩堂镇是前所未有的机遇。

我们有创建优势,民风民俗等方面与江西相邻乡镇接近,人文、红色资源丰富、自然环境优美,我们此前的发展思路,也与创建工作指出的方向高度契合。但挑战也不小,在基础设施建设及相关体制机制等方面,我们与江西相邻乡镇还有较大差距。很直观的一点,我们晓塘村与江西三板桥乡的交界,晓塘是5米宽的水泥路,对面是7米宽的沥青路;我们这边的路要求“村村通”,对面是“户户通”。虽然差距明显,但立足优势,再争取政策项目的支持,我相信秩堂镇会在创建工作中取得良好成绩,老百姓的收入也将得到提升,乡镇文明建设也将更上一层楼。

——茶陵县秩堂镇镇长陈建新

2018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2019年创建湘赣边区乡村振兴示范区,标志着株洲将站在新的起点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株洲农业农村发展将迎来新的历史机遇。在示范区创建上,农业农村局将做好特色产业培育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依托示范区丰富的农业资源,围绕“一县一特”产业布局,推进农业品牌建设和特色产业发展,推进边区山地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以精细农业为特色的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建设;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专项行动和村庄清洁行动,探索打造湘赣边区特色乡村风貌。

——市农业农村局综合调研科贾立星(博士)

创建湘赣边区乡村振兴示范区,体现了政府反哺湘赣革命老区、巩固乡村脱贫攻坚成果的态度,更是株洲南四县挖掘优势资源振兴乡村的大好机遇。株洲南四县,经济发展水平犹如“三个世界”。醴陵市是全国百强县,属第一层次;攸县经济中等,算第二层次;炎陵和茶陵刚完成脱贫“摘帽”,算第三个层次。这就需要我市因地施策、有的放矢。南四县也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自己特色,做好乡村振兴规划。只有乡村富了、美了、机会多了,出外务工的年轻人才会回流返乡,有了年轻人,乡村振兴的步伐才会加快。

——本土网络“大V”“张冶0003”

短评:让湘赣边区经济像罗霄山一样高高隆起

罗霄山下的湘赣边区,当年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此点燃“星星之火”,照亮了解放全中国的征程。今天,湘赣两省联手,在这里再度点燃乡村振兴的旺火,探路幸福全中国的新征程。历史,总是眷顾着湘赣边区。

湘赣边区的人民勤劳、勇敢,为中国革命胜利、新中国成立作出了巨大的牺牲与贡献。这片土地是红色的,同时也是绿色的,这些独特的优势与资源,孕育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无论是讲感情,还是讲责任,湘赣边区都不应成为被遗忘的角落。创建湘赣边区乡村振兴示范区,填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带来的落差,让湘赣边区经济像罗霄山一样高高隆起,这是我们这代人的历史使命。正因为有这样的认知高度和情感深度,省领导深入湘赣边界调研时,念念不忘,叮嘱把示范区创建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具体实践,以此为抓手为边区百姓谋福祉。正因为有这样强烈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我市才会要求充分发挥南四县优势,“迅速行动、加快推进,力争走在前列、作出示范”。

湘赣边区乡村振兴示范区创建是整体一盘棋,我市四个县市,占全省8个县市中的“半壁江山”,这意味着,株洲就是湖南的主阵地。推进好湘赣边区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既是为全国的乡村振兴试水探路,为全省城乡统筹发展积累经验,也是造福四县人民,做大做强县域经济,为株洲再造一个新的发展增长极。

发挥优势,主动作为,敢把边区当特区,我们就能把湘赣边区乡村振兴示范区创建这件大事干成、干好,让巍巍罗霄山见证我们创造的新历史。